丞的解釋|丞的意思|“丞”字的基本解釋
“丞”字在甲骨文中像是一個人掉進了陷阱里,而另一個人在上面拯救他。事實上,“丞”是拯救的“拯”字最早的寫法,本義是“拯救”。不過,古代文獻中的“丞”字,用得最多、最早的意義是“輔佐”,也就是“丞”字的引申義。《呂氏春秋·介立》篇中說:“有龍于飛,周徧天下,五蛇從之,為之丞輔。”意思是:一條龍在天上飛,飛遍天下,五條蛇跟隨著它,作為它的輔佐。“丞”、“輔”連用,表明它們是一對同義詞。
“丞”字在古代文獻中使用得最多的是官名。“丞相”這個官職,是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的最高官吏,在戰國時期,由秦國最先設置。秦朝以后,有的朝代有時也稱“相國”、“宰相”、“大司徒”。對于文武百官來說,丞相是首長;對于皇帝來說,丞相也是個副職、助手。因為“丞相”的“丞”也是“輔佐”的意思。不過他不是輔佐別人,而是輔佐皇帝,幫助皇帝日理萬機。
皇帝對自己的助手丞相是十分尊重的。任命丞相的時候,皇帝要親自臨朝;丞相參見皇帝的時候,皇帝要站起來迎接;丞相如果有病,皇帝要親自去慰問,還要派人送醫送藥;如果丞相死了,皇帝要親自去吊唁,賞賜錢財、棺材和埋葬的土地。
漢朝初年,丞相的權力很大。丞相有所請求,皇帝沒有不答應的。丞相如果對皇帝的命令有不同意見,可以當面爭論,也可以拒不執行。據《史記》記載,劉邦的妻子呂后想封呂氏兄弟為王,結果遭到了丞相王陵的當面抵制;漢哀帝想要加封董賢的食邑二千戶,結果丞相王嘉把皇帝的詔書原封不動地退還給皇帝,拒不執行。
丞相權力很大,但是責任也很重大。漢成帝在位的時候,有一次,天象發生了變化。古人迷信,認為這是上天對天子所犯錯誤的警告。為了向上天謝罪,皇帝就要想辦法恕罪,但天子不能自己懲罰自己,于是,這懲罰就得由丞相承擔,這就迫使當時的丞相翟方進自殺。
因為丞相的地位很尊貴,所以又形成了一種習慣,那就是丞相不能被侮辱,如果丞相犯了罪,不能被逮捕,也不能被審問。按照慣例,一旦皇帝認為丞相有罪,丞相必須自殺。漢哀帝時期,皇帝派使者到丞相王嘉的府上,要王嘉到司法部門去接受審訊。使者剛到相府,相府的主管立刻調好毒藥,勸王嘉飲藥自殺。并說:丞相不能自己到司法部門陳述冤枉,這已經是慣例,您應當自殺。
由于丞相權力很大,所以常常使得皇帝很不放心。漢武帝以后,大臣們所上的奏章,都歸尚書掌管,丞相的權力逐漸縮小,不過還保留著百官之長的形式。漢昭帝時期,大將軍霍光為尚書,總理朝政。朝廷的大事小事,都由霍光決定。但是在重大事情決定之后,形式上還要由丞相楊敞領銜上奏。
最下一級的“丞”就是縣丞。縣丞是縣令的輔佐之官。著名小說《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就曾經作過長興縣的縣丞。當然像吳承恩這樣有才能的縣丞是比較少見的。
上一篇:不的解釋|不的意思|“不”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串的解釋|串的意思|“串”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