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篇累牘》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連篇累牘的拼音:lián piān lěi dú
解釋 牘:古代寫字用的竹簡和木板。形容篇幅多,文辭長。
出處 唐·魏征《隋書·李諤傳》:“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云之狀?!?/p>
李諤,字士恢,隋唐時代人。李諤從小就愛好學習,長大后通曉辭章,擅長寫文章。他看到當時的文人行為舉止輕薄,寫文章時沿襲了六朝以來綺靡的文風,就給皇帝上書說:“曹魏三代,崇尚辭章,不重視風俗教化,愛好雕蟲小技,臣下仿效君上,如影隨形,競相施展文章辭藻,以至于成為一種不好的風氣。到了南北朝時期的齊、梁時代,這種弊病更加盛行,無論貴賤賢愚,都一心追求吟詠辭賦。于是又丟開義理,標榜新奇,追尋虛無縹緲、細枝末節。堆滿案頭、裝滿書箱的長篇大論,無非都寫些風花雪月、愁云殘露。世俗以此相互攀比,朝廷據此提拔士人,所以文筆一天比一天繁雜,政事一天比一天混亂,這實在是離棄了圣道,以作無用之文為有用,是在損毀根本、追求末流?!?/p>
皇帝把李諤的奏章頒告天下,得到四海之內的響應,大大革除了那些弊端。李諤也得到了剛正忠直的聲譽。
近義 長篇大論
反義 言簡意賅
例句
新聞傳媒對那場球賽連篇累牘地進行報道,使他很快成了舉世矚目的體育明星。
上一篇:《遠交近攻》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邯鄲學步》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