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賢退佞;安內(nèi)攘外拼音,進賢退佞;安內(nèi)攘外對偶成語介紹
進賢退佞;安內(nèi)攘外拼音:jìn xián tuì nìng;ān nèi rǎng wài
【上】進:推薦,引用。賢:有德行有才能的人。佞:慣于用花言巧語拍馬奉承的詐偽之徒。任用賢能之士,斥退詐偽小人。◆也作“進賢退奸”。
【下】攘:抵御,排除。原對中藥的療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內(nèi)政,排除外患。◆也作“攘外安內(nèi)”。孫中山《上李鴻章書》:“安內(nèi)攘外之大經(jīng),富國強民之遠略。”
【綜】重用有德才的賢能之士,黜退諂媚奉承的詐偽小人,安定內(nèi)部,排除外患。
【例】① 鄭觀應《論普國中只事略》:“凡不能進賢退佞,安內(nèi)攘外,而徒以小廉曲謹安常習故者,皆恥也。”② 他為官清正耿直,在擔任宰相期間,推出了進賢退佞、安內(nèi)攘外等一系列有力舉措,凈化了官場,壯實了國力,深得朝野好評。
上一篇:《進可替否,黜昏啟圣》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迷花戀柳,竊玉偷香》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