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心斗角
“鉤心斗角”,亦作“勾心斗角”,它的本來意思是指宮室建筑的內外結構精巧嚴整,后來人們用它比喻各用心機、明爭暗斗。出自《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唐代文學家杜牧,26歲中進士,官至中書舍人。唐代晚期的帝王不思進取,驕奢淫逸,大修宮室。杜牧因此作《阿房宮賦》,假借秦朝的事以諷刺當代社會。
大意是:秦朝滅亡六國,統一天下以后,就砍伐蜀中山林,修成了阿房宮。它覆蓋了三百多里的地面,遮蔽了天空和太陽。從驪山開始向北修筑,再往西折,直達咸陽。渭川、樊川的水緩緩而流,一直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游廊如綢帶環繞,飛檐像鳥嘴隆起。樓閣各依地勢,參差環抱,房心勾連,檐牙如飛龍斗角。盤盤繞繞,曲折回旋,像蜂房那樣密集,如水渦那樣相連,巍然聳立著,不知有幾千座。
接著杜牧筆鋒一轉,寫道,秦始皇的驕奢淫逸,使天下人敢怒而不敢言。后來,陳勝、吳廣起義,劉邦一舉攻占函谷關,楚霸王項羽的一把大火把阿房宮燒成了一片焦土!
上一篇:重于泰山,輕于鴻毛
下一篇:風聲鶴唳,草木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