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天之功
“貪天之功”意思是說把天的功勞歸于自己,比喻把別人的功勞攫為己有。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
晉公子重耳是個賢能的人,他很有志氣,很有抱負。經過十九年的流亡,歷盡艱辛,最后在公元前636年得到秦穆公的支持和幫助,回到晉國即位,稱晉文公。
得到君位的晉文公,為了報答有功之臣,對于那些跟隨他流亡的人論功行賞,給了他們許多優厚的待遇。卻把功臣介子推忘記了,他既沒有得到賞賜,也沒有得到提拔。
在重耳流亡期間,介子推一直跟著他,對他照顧得無微不至。在挨餓的時候,介子推甚至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給重耳煮湯吃。他為重耳回國掌權出了很大的力。
介子推是個很有氣節的人。雖然沒有得到重耳的封賞,可是他卻很不在乎,并且毫無怨言。他不但沒有伸手去要祿位,甚至認為自己根本就不該受賞。
介子推在重耳回國之后便假稱有病,回家隱居,侍奉老母,甘守清貧。他寧愿編草鞋為生,也不去貪圖謀官位。他對重耳周圍一些人居功自傲很不滿意。他的老母和親朋鄰里都勸他去找重耳得到封賞,他都斷然拒絕。
他說:“重耳繼承王位,這完全是上天的旨意,可是那些跟隨重耳流亡的人卻以為是自己的功勞,這不是騙人嗎?偷人家東西尚且被稱為盜賊,更何況貪取上天的功勞,把上天的功勞歸為自己的功勞的人,這不更加可恥嗎?”
介子推的母親看到自己的兒子如此廉潔,如此決斷,便同意和兒子一起到深山中隱居。于是,介子推帶著母親直奔綿上深山(今山西沁源縣西北),從此便隱居不出。
晉文公得知介子推歸隱綿上,追悔莫及,他親往深山尋找,始終不見蹤影,只好把綿上作為介子推的封地。到后來傳說,晉文公為了逼迫介子推母子出山,曾經放火燒山。
介子推由于不愿出來做官,便和母親一起被山火燒死。傳說介子推被火燒死那天,正是陰歷三月初三。為了紀念這位寧愿死也不做官的隱士,當地百姓每年到這一天都不燒火做飯,全天都吃冷食,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歷。
上一篇:衣冠禽獸
下一篇:逐鹿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