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流合污
“同流合污”本指順時浮沉,隨波逐流。后來,人們用它指與壞人一起做壞事。出自《孟子·盡心下》:“一鄉皆稱原人焉,無所往而不為原人;孔子以為德之賊,何哉?”
春秋時期的孔子非常討厭好好先生,他把這種人稱之為鄉愿。孔子說:“鄉愿,德之賊也。”他的意思是說:“好好先生,是敗壞道德的人。”
孔子的這個觀點影響深遠,也有些難以理解。到了戰國時期,孟子的學生萬章就對孔子的這個觀點感到困惑不解。
有一次,萬章問孟子:“什么樣的人是好好先生呢?”孟子就為他作了解釋,最后概括說:“像閹人那樣滿面堆笑、四處討好的人,就是好好先生。”
萬章還不明白,又問道:“一個人,全鄉的人都稱贊他是老好人,他的所作所為也表明他是一個老好人,孔子卻說他敗壞了道德,這是為什么呢?”
孟子回答道:“這種人的特點是,想要指責他,又找不出什么大毛病;想要責罵他吧,也沒有什么值得責罵的。他們只是順時浮沉,隨波逐流,做人好像忠誠老實,行為好像正直廉潔,人們都喜歡他,他也自以為是,可是實際上完全與堯舜之道相背離,因此孔子稱這種人是‘敗壞道德的人’。”
上一篇:口蜜腹劍
下一篇:哀鴻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