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回腸九轉(zhuǎn)》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回腸九轉(zhuǎn):huí cháng jiǔ zhuǎn
詞源: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 出則不知所如往。”
詞由: 天漢三年 (公元前98年),司馬遷為了李陵出征匈奴, 由于缺少支援被逼投降一事, 說了幾句公道話, 被不可一世的漢武帝革職下獄, 并受到了宮刑的懲罰。這從而使得光明磊落的司馬遷一蹶不振,羞辱得抬不起頭來。有一年, 他在給好友任安的信中十分沉痛地談了遭到奇恥大辱后的苦悶心情。他說:“我目下正處在受污辱的卑下地位, 聽夠了旁人的誹謗挖苦, 連我的祖宗也被污辱了, 以后我怎么再有臉面去見父母的墳?zāi)拱? 要知道這將遺臭萬年! 因此, 我心中的憂思日夜在反復(fù)回蕩著, 總覺得恍恍惚惚, 若有所失, 做起事來常常無所適從, 甚至有時會冷汗直冒。詞義: 憂思好象在腸子里旋轉(zhuǎn)。九轉(zhuǎn): 極言轉(zhuǎn)動之多。形容內(nèi)心極度痛苦、焦慮。
書證: 唐·劉禹錫《望賦》:“秋之景兮懸清光, 偏結(jié)憤兮九回腸”。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十四回:“ (黎) 元洪數(shù)月以來, 躊躇再四, 愛功憂亂, 五內(nèi)交縈, 回腸九轉(zhuǎn), 憂心百結(jié)。”
上一篇:成語《四面楚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垂棘之璧》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