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刎頸之交》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刎頸之交:wěn jǐng zhī jiāo
詞源:《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 為刎頸之交”。
詞由: 戰國時的趙國,在趙惠文王執政時出了兩位著名的大臣, 一是大將廉頗,一是相國藺相如。因為有這一文一武大臣,連強秦也不敢小覷趙國。可是,這兩位大臣卻鬧起了矛盾。事情是這樣的:藺相如出身低賤。他在“完璧歸趙”、“澠池相會”中立下汗馬功勞。趙王拜他為相,地位比出身尊貴的廉頗還高。對此,廉頗很不服氣,揚言道:“我身經百戰,出生入死,才當上了大將。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巴,無尺寸戰功,職位竟然比我還高。我若遇上他,非羞辱他一番不可。”藺相如得知這一情況,便有意避開廉頗,以免發生沖突。他的手下人以為他怕廉頗,藺相如對他們說:“秦王何等厲害,我都不怕,怎會怕廉將軍呢?我之聽以避開他,是以國事為重啊!秦王所以不敢對趙國輕舉妄動,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在。倘若我倆鬧起予盾,豈不給秦王造成了可乘之機。”廉頗聽到藺相如這番話,極為感動、慚愧。他立即袒露上身,背負荊條,上門請罪。從此,兩人結為生死之交。
詞義:結成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刎頸:割脖子;交:交情、友誼。亦作“刎頸交”。
書證:《史記·張耳陳余傳》:“余年少,父事張耳,兩人相與為刎頸交。”清·曾樸《孽海花》第十三回:“他有個閨中談禪的密友,卻是個刎頸之交的嬌妻。”
上一篇:成語《決一雌雄》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前功盡棄》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