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萬里長征》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萬里長征:wàn lǐ cháng zhēng
詞源: 唐·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詞由: 唐玄宗執政的后期, 是唐王朝由興盛逐漸走向衰落的時期。當時, 北方的契丹人時降時叛, 經常南下騷擾, 弄得東北邊疆戰事不休, 人民不得安居樂業。詩人王昌齡漫游四方, 來到河西、隴石一帶,親眼目睹了邊疆不得安寧、民不聊生的狀況。對朝廷不能有效地保衛邊疆,平定叛亂,王昌齡極為不滿,于是抓住明月照邊塞這個典型環境, 寫了《出塞》詩二首, 表達了希望朝廷能任用得力將領, 以鞏固邊疆, 保衛國家的安全和統一的感情。其中一首的意思是:明月籠罩著關隘,自秦漢以來,戰爭連綿不斷,不知有多少人死在這萬里征戰之中, 也不知有多少人戍守邊關不能回返。假若飛將軍李廣還在龍城的話, 那么胡人的馬蹄是不敢越過陰山南來的。
詞義: 遠征萬里。征: 遠行。比喻非常遙遠的征程。
書證: 毛澤東 《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 “奪取全國勝利, 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
上一篇: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