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談何容易》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談何容易:tán hé róng yì
詞源:漢·東方朔《非有先生論》:“吳王口: ‘可以談矣,寡人將竦意而聽焉?!壬唬?‘於戲(嗚呼)!可乎戰(zhàn),可乎哉!談何容易?’”
詞由:東方朔常向漢武帝直言進(jìn)諫,但武帝有時聽不進(jìn)去。一次,東方朔上書提出耕戰(zhàn)強(qiáng)兵的建議,又未被采納。為了諷諫武帝,他寫了一篇《非有先生論》,文中假托非有先生和吳王兩人的一段對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非有先生在吳國做了三年官,從不輕易開口發(fā)表什么政見。吳王批評他說:“先生有本事不肯貢獻(xiàn),是不忠;如果說出來我不采納,是我不明。現(xiàn)在先生迮話都不講,是我不明嗎?”非有先生只是連連作揖,仍不開口。吳王說:“可以談了,我將誠心聽取?!狈怯邢壬鷩@了口氣說:“唉,可以了嗎?可以了嗎?談何容易!”接著,他舉出了歷史上一些忠臣因直言勸諫而掉腦袋的事,感嘆道:“真是談何容易!”非有先生又舉了一些奸臣靠阿諛奉承而飛黃騰達(dá),和一些賢臣因主上昏庸而避世的例子,重復(fù)說:“真是談何容易!”后來,非有先生又講了商湯和周文王能采納賢臣的主張,使國家興旺發(fā)達(dá)的事例。吳王聽了這些話,很受感動,從此,改革政治,勵精圖治,終于使吳國富強(qiáng)了起來。東方朔在這里借非有先生的嘴,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當(dāng)臣子的向君王進(jìn)言是多么不容易啊!
詞義:原指臣下向君王進(jìn)言很不容易。后指做起事來不象說的那樣容易。
書證: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五回:“伯伯!談何容易!他這令旗素藏內(nèi)室,非緊急大事,不肯輕發(fā)。”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十回:“周師韓聽了,鼻子里撲嗤一笑道:‘說的,談何容易!他肯由你要回,方才不帶他們?nèi)チ?。’”高曉聲《李順大造屋》:“有人用?dāng)?shù)匾痪淅显掗_頭,說: ‘十畝三間,天下難揀?!谖覀冞@里要造三間屋,談何容易!”
上一篇:成語《請君入甕》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負(fù)隅頑抗》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