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táng láng bǔ chán , huáng què zài hòu
詞源:漢·劉向《說苑·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旁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
詞由:春秋時候,吳王準備攻打楚國,大臣們議論紛紛。他便下了一道命令:“誰敢來勸阻,我就把他處死!”吳王手下有個年輕的侍從官,想要勸阻,又不敢去。后來,他帶上彈弓,揣上彈丸,大清早就到后花園轉來轉去,故意讓露水打濕他的衣服。第三天早上被吳王看見了,吳王把他叫過來,問道:“你為什么自找苦吃,把衣服弄濕成這個樣子呢?”年輕的侍從官意味深長地說:“這幾天早上,我在后花園捕黃雀,看見一只蟬在樹上一面唱歌,一面喝露水,舒服得很呢。它哪里會知道背后有一只螳螂,正弓著身子,繞著彎,悄悄地向它爬來,想撲上去抓它呢!那只螳螂一心想捕蟬,可是在它身后不遠的地方又有一只黃雀正伸長脖子,瞪著眼睛,想趁它不防備的時候啄死它。黃雀怎能知道,我早已用彈丸瞄準了它。它們三個都是只顧眼前利益,卻不考慮身后的危險啊!”吳王一聽, 就知道年輕的侍從官話里的意思, 說:“你講得真好啊!”于是, 便取消了向楚國發兵的計劃。
詞義: 螳螂捕捉知了, 不知道黃雀正在后面想吃它。比喻只想取得眼前的利益而不顧后患。亦比喻一心圖謀侵害別人, 卻不知有人正在暗算自己。
書證: 毛澤東《質問國民黨》:“你們不可以打邊區。‘鷸蚌相持, 漁人得利’,‘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兩個故事, 是有道理的。”
上一篇:成語《螞蟻緣槐》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行云流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