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空中樓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空中樓閣:kōng zhōng lóu gé
詞源:《百喻經·三重樓喻》:“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癡無所知。……愚人見其壘墼作舍,猶懷疑惑,不能了知,而問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重屋。’愚人復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為我作最上屋’。木匠答言:‘無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一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為我作最上者。’時人聞己,便生怪笑,咸作此言:‘何有不造下第一屋而得上者!’”
詞由:古時候有個既愚蠢又固執的富翁,有一天他去拜望另一家富翁。到了這家富翁家門口,但見那樓房造得十分華麗美麗,心中十分羨慕。他呆呆地望著樓房心里暗暗地想道:我的錢財不比他少,為什么我不可以很快造一座這樣高的樓呢?回到家中,他馬上就把造樓的木匠找來,問道:“那氣派非凡的高樓是你造的嗎?”木匠說:“是我造的。”富翁非常高興地跟木匠說:“你也照樣給我造一座那樣的樓房。”木匠表示同意。沒有多久,木匠動工建造高樓,富翁看到工匠從地上修房造屋,感到奇怪,就問道:“你們準備干什么呀?”木匠答道:“修造三層樓房?”富翁聽了,直搖腦袋,著急地說:“我不要下面兩層,趕快給我造最上面的第三層。”木匠聽了這傻話,真是哭笑不得,耐著性子給他解釋說:“這是無法辦到的,不先造第一、二層,第三層是造不起來的。”富翁固執地堅持他的意見:“我而今不要下面兩層,你們一定要給我建造最上面的那一層。”當人們聽說了這件事后,笑得前俯后仰,都認為是天下奇聞。
詞義:建造在半空中的樓臺觀閣,比喻虛構或幻想的事物。
書證:清·李漁《閑情偶寄·結構第一》:“實者,就事敷陳,不假造作,有根有據之謂也;虛者,空中樓閣,隨意構成,無影無形之謂也。”《朱自清文集》:“但詩人的情和志,主要的還是表現在篇章字句中,一概抹煞,那情和志便成空中樓閣,難以捉摸了。”孫犁《關于長篇小說》:“……人事景物,適當穿插。不故作強音,不虛張聲勢。不作海外奇談,不架空中樓閣。”
上一篇:成語《積羽沉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空空如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