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面而立是什么意思
【典源】 《尚書·周官》:“不學(xué)墻面,蒞事惟煩。”《論語·陽貨》:“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 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墻面而立也與?”
【今譯】 《尚書·周官》講,人不學(xué)習(xí),如同面對著墻,治理政事一定困惑。《論語》中記載,孔子對其子孔鯉(字伯魚) 說:“你學(xué)過《詩經(jīng)》 中的《周南》、《召南》 了嗎? 人如果不研究《周南》、《召南》,那就像正對著墻壁站立著罷。”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不學(xué)無術(shù),一無所見。
【典形】 面墻、面墻嘆、墻面、墻面難用。
【示例】
〔面墻〕 晉·潘岳《西征賦》:“誦六藝以飾奸,焚詩書而面墻。”
〔面墻嘆〕 宋·黃庭堅《次韻和答孔毅甫》:“把詠公詩闔且開,旁無知音面墻嘆。”
〔墻面〕 唐·白居易《韋綬從右丞授禮部尚書》:“俾予今不至墻面,克荷丕訓(xùn),大揚耿光。”
〔墻面難用〕 唐·駱賓王《上李少常伯啟》:“賓王蟠木朽株,散樗賤質(zhì)。墻面難用,灰心易寒。”
上一篇:塞翁失馬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墨子回車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