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畫蛇添足》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畫蛇添足:huà shé tiān zú
詞源:《戰國策·齊策二》:“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
詞由:戰國時楚懷王派將軍昭陽伐魏,連得了八城后準備進攻齊國。這時,秦國的使者陳軫正在齊國訪問,他便為齊王去勸阻昭陽,其中講了一個故事:說楚國有個祭祀祖先的人,將用過的一壺酒賞給幾個門客去喝。但人多酒少,怎么辦?門客們商量了一個畫蛇比賽的辦法:誰先畫成一條蛇,酒就給誰喝。于是大家一同開始畫了。不一會, 有個快手畫好了, 便把酒壺拿了過來, 對著別的人笑道:“瞧你們畫得多慢, 我現在給蛇畫上幾只腳還來得及呢!”說著他真的在蛇身上添了腳。這時, 有一個也畫好了,就馬上把酒壺奪了過去說:“蛇怎么會有腳呢? 你畫的不是蛇, 這酒該是我喝定了!”別人都認為有理, 而那個畫蛇添了腳的人卻沒撈到好喝的。陳軫講這么個故事是說: 如果昭陽進攻齊國失利, 這將象 “畫蛇添足”一樣,會前功盡棄的。后來,昭陽聽從了陳軫的話, 退兵回去了。
詞義: 畫蛇時給它添了腳。比喻多此一舉, 弄巧成拙。亦作 “畫蛇著足”。
書證:唐·韓愈《昌黎集·感春》:“畫蛇著足無處用, 兩魁雪白趨埃塵。”明·羅貫中 《三國演義》 第一百十回:“將軍功績已成, 威聲大震, 可以止矣。今若前進, 倘不如意, 正如‘畫蛇添足’也。”明·王世貞 《綠牡丹詩后》:“因別賦一律書其后,觀者勿笑老書生畫蛇添足也。”
上一篇:成語《生吞活剝》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畏首畏尾》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