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刮目相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刮目相看:guā mù xiāng kàn
詞源: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
詞由: 三國時, 東吳的將軍呂蒙,自幼孤苦伶仃, 沒有讀過多少書,只是練得一身好武藝。有一天, 吳主孫權對他說:“你現在是國家的棟梁, 應該讀點書增加學問才好。”呂蒙回答說:“軍中事務太多, 恐怕抽不出時間來讀書。”孫權開導他說:“我不是要你成為經學博士,只要求你多看點前人留下的記錄、經歷之類的書就行了。至于事務多,難道你比我的事務還多嗎? ……漢光武帝在作戰時還手不釋卷;曹孟德也自詡老而好學。你為什么不能用來勉勵自己呢?自此,呂蒙開始發奮攻讀,長進很快。后來,有一次魯肅去與呂蒙商量事情,發現他今非昔比,便撫摸著他的手背稱贊道:“想不到你現在這樣博學,已經不是從前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笑笑說:“一個人分別了三天,就應該對他另眼看待了。”
詞義:擦擦眼睛看人。刮目:擦擦眼。形容用新的眼光看待人。亦作“刮目相待”。
書證: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回:“只他這一番言語舉動,便把個大舅爺騙得心花怒放,說‘士別三日,即當刮目相待’。”魯迅《阿Q正傳》:“未莊老例,看見有些醒目的人物,是與其慢也寧敬的,現在雖然明知是阿Q,但因為和破夾襖的阿Q有些兩樣了,古人云,‘士別三日便當刮目相待’,所以堂倌,掌柜,酒客,路人,便自然顯出一種疑而且敬的形態來。”朱自清《這一天》:“世界也刮目相看,東亞病夫居然奮起了,睡獅果然醒了。”
上一篇:成語《分路揚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刻鵠類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