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世外桃源》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世外桃源:shì wài táo yuán
詞源: 晉·陶潛《桃花源詩并記》:“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 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詞由:東晉大文學家陶淵明在《桃花園記》中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東晉太元年間,湖南武陵地方有個打漁人,因貪戀景色,不知不覺來到了桃花園。只見那里土地平坦、肥沃,一座座房屋整整齊齊,一簇簇桑竹郁郁蔥蔥,地里的莊稼長勢喜人,田間的小路四通八達,不時傳來一陣雞鳴狗叫之聲,人們在地里辛勤耕作,孩子們在田頭嘻笑玩耍,到處是一片和平寧靜的氣氛。人們見到這個打漁人都很驚奇。交談以后,才知道他們的祖先是秦朝時躲避戰亂來到這里的。他們安居樂業,與世隔絕,連秦朝到晉朝之間有幾次改朝換代也不知道。后來,打漁人回去將此事報告了太守。當太守派人和他一起再來尋找這塊“桃源”時,已經迷失了方向,找不到了。
詞義:原指陶淵明所向往的與世隔絕、環境幽美、沒有戰禍、自得其樂的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比喻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斗爭、逃避社會矛盾的場所。亦形容自然環境的優美、安靜。
書證:清·吳趼人《痛史》第十回:“我這山中便是個世外桃源了。”魯迅《兩地書·一二二》:“為安閑計,住北平是不壞的,但因為和南方太不同了,所以幾乎有‘世外桃源’之感。”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在這兒,在這世外桃源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囂的聲音。”
上一篇:成語《不足與謀》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兩袖清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