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阿諛奉承》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阿諛奉承:ē yú fèng chéng
詞源: 《后漢書·嚴光傳》:“君房足下: 位至鼎足, 甚善。懷仁輔義天下悅, 阿諛順旨要領絕。”
詞由: 東漢時有個隱士叫嚴光, 是司徒侯霸的老朋友, 有一次侯霸派人帶著書信去請嚴光來作客, 嚴光不去, 也不寫回信, 只是口頭告訴來人:“君房先生 (侯霸字君房) 你的官位已經夠高了, 這很好。你事君如果以仁義為本, 那是天下人所高興的, 如果對君一味阿諛奉承,將來一定會有殺身之禍的。”
詞義:巴結奉承, 討好別人。阿諛:用言語恭維別人。亦作 “阿諛逢迎”。
書證: 宋《二程全書·伊川易傳》卷一:“周之與否在君而已, 不可阿諛逢迎求其比已也。”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 “其時京師有一流棍,名叫李光,專一阿諛逢迎,諂事令孜。”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 “他卻小器易盈, 況且是個小人, 在人前不過一味阿諛奉承。”
上一篇:成語《防微杜漸》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雷厲風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