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重足而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重足而立:chóng zú ér lì
詞源: 《史記·汲鄭列傳》:“黯伉厲守高不能屈, 忿然罵曰:‘天下謂刀筆吏不可以為公卿,果然。必湯也,令天下重足而立, 側目而視矣。’”詞由: 張湯是歷史上有名的酷吏,漢武帝寵信他,拜他為廷尉、御史大夫, 可汲黯卻常常在漢武帝面前向張湯責難。有一次,汲黯對張湯說:“你既不能安國富民,又不能使囹圄空虛,做什么事不管錯不錯,只是逞你的心去干, 只想你把事辦出成績來, 而不管人家受苦, 社會搞得混亂, 你要因此而遺禍子孫的。”張湯予以巧辯,在字面上和汲黯兜圈子。汲黯憤怒起來, 罵他說:“人家說玩刀筆的人不能任公卿, 真是這樣。如果一定要照你的苛法去做, 那天下人路也不敢走, 眼也不敢看了。”詞義: 兩腳并攏起來站在那兒。重: 重疊, 復合。形容恐懼得很厲害, 連跨步都不敢。
書證: 宋·王明清 《玉照新志》 卷四:“(秦檜)鈐制中外, 脅持薦紳,開告訐之門, 興羅織之獄, 士大夫重足而立。”毛澤東《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使通國之人重足而立,側目而視者,無過于此輩窮兇極惡之特務人員。”
上一篇:成語《醇酒婦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重蹈覆轍》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