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避其銳氣,擊其情歸》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避其銳氣,擊其情歸:bì qí ruì qì , jī qí qíng guī
詞源:《孫子·軍事篇》:“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詞由:孫子在《軍事篇》中,主要闡述兩軍如何爭奪取勝的有利條件。他認為,打仗要抓住有利的戰機,還須把握作戰的時間。孫子說:對于敵人的軍隊,可以打擊他的士氣;對于敵軍將領,可以打亂他的決心。早晨士氣旺盛,午間逐漸懈怠,到了晚上就疲乏思歸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避開敵人初來時的銳氣,等到敵軍懈怠、疲乏時再去進攻,這是掌握士氣的方法。
詞義:避開敵人初來時的銳氣,等敵人疲勞退縮時,狠狠地加以打擊。銳氣:勇猛的氣勢,旺盛的斗志;惰:懈怠,疲勞;歸:退回。
書證: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第五章第三節:“江西反對第三次‘圍剿’時,紅軍實行了一種極端的退卻(紅軍集中于根據地后部),然而非此是不能戰勝敵人的,因為當時‘圍剿’軍超過紅軍十倍以上。孫子說的‘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就是指的使敵疲勞沮喪,以求滅殺其優勢。”
上一篇:成語《過河拆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邯鄲學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