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小屈大伸》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小屈大伸:xiǎo qū dà shēn
詞源:《三國志·蜀志·郤正傳》:“是以達人研道,探賾索微,觀天運之符表,考人事之盛衰,辯者馳說,智者應機,謀夫演略,武士奮威,云合霧集,量時揆宜,用取世資,小屈大申,存公忽私,雖尺枉而尋直,終揚光以發輝也。”
詞由:郤正是三國時蜀國人,在后主劉禪手下做官,任秘書令史。可是劉禪親信宦官黃皓。黃皓操弄威權,和陳祗表里為奸。郤正既不為黃皓所愛,也不為黃皓所憎,為人處事委婉有致。有人譏笑他這樣的態度,他說:規范制度,不到時候是立不起來的,要想顯名揚聲,沒有功績也是傳不久遠的。名聲是靠功績顯耀的,事情呢也要到時機才可以做。自古以來的人事盛衰,有一條經驗教訓。那就是小的地方要忍,而后才能大有作為。蜀主劉禪在蜀滅亡后押往洛陽,只有郤正舍妻丟子,只身隨侍而去。這時,劉禪恨自己知道郤正的忠心是太晚了。
詞義:先能夠受點委屈,而后會有所作為的。屈:委屈;伸:展開,發揮出來。
書證:《南史·張岱傳》:“今欲用卿為子鸞別駕,總刺史之任,無謂小屈,終當大伸也。”
上一篇:成語《富貴浮云》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屠龍之技》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