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如鳥獸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如鳥獸散:rú niǎo shòu sàn
詞源:《漢書·李陵傳》:“今無兵復戰,天明坐受縛矣! 各鳥獸散,猶有得脫歸報天子者。”
詞由: 西漢時, 匈奴經常興兵騷擾漢朝的邊境, 有時竟威脅到京都長安。為了徹底消除匈奴貴族對中原地區的威脅, 公元前99年,漢武帝派李廣利和李陵率軍攻擊匈奴。李陵率領的五千步兵一到浚稽山, 就被匈奴三萬騎兵包圍了。經過一番激烈的搏斗, 漢軍傷亡慘重, 只剩下一千多人, 帶來的箭也已全部用完。李陵見大勢已去, 便命令士兵們將旗子和貴重的東西埋了起來。他對士兵們說: 如果我們身邊還有糧食和武器的話, 我們還可以堅持下去, 可是現在糧食吃完了, 箭也用盡了。與其等敵人來活捉, 還不如趁現在天黑, 散了隊, 象鳥獸一樣各自逃命去吧。最后, 李陵終因走投無路, 投降了匈奴。
詞義: 如受驚的鳥獸一般到處逃竄。比喻被打敗后, 士兵四處逃散。
書證: 清·采蘅子《蟲鳴漫錄》:“粵兵素弱, 見之即潰, 如鳥獸散。”毛澤東《別了, 司徒雷登》:“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 南京的美國殖民政府如鳥獸散。”
上一篇:成語《如嚼雞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妒賢嫉能》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