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榮祖,元代前期雜劇作家鄭廷玉創作《看錢奴》雜劇中的一個角色。
這是一個純樸、善良而又屢遭劫運的不幸書生,一個書卷氣十足而又性格耿直的士人。
早先,周家擁貲萬貫,可謂大富之家。周榮祖的祖父周奉記篤信釋教,筑佛院看經念佛。到了周榮祖的父親手里,為修理宅舍,拆了佛院,由此開罪神靈,致病身亡,同時也種下了惡因,須由其子輩填還。這便成了周榮祖一生坎坷的基因。顯然,這是一個迷信的故事,定下了宿命報應的基調。
周榮祖自幼熟讀經史百家,詩書滿腹,適逢“黃榜招賢,開放選場”,便決意上京應試,覓取功名。臨行前因祖財“攜帶不去”,便“埋在后面墻下”。后攜妻子登程。
豈料“命運未通,功名不遂”,只得返歸家園。命途多舛, 回到家中,家園一片荒蕪,藏銀已是不見,衣食艱難,無以維生。洛陽探親訪友,以圖救濟,卻又不遇而歸。暮冬天寒,連日大雪,一家三口,困于風雪之中,備受饑寒之苦。
在死亡線上掙扎的周榮祖迫于生活之艱,為給兒子謀條生路,他采納了店小二的建議,允諾將兒子給人,豈想到又遇上了冤家賈仁, 一個貪婪、慳吝、刻薄的主顧。忍疼割愛,賣了兒子,得到的僅是連一個泥娃娃也不能買到的兩貫錢鈔。滿懷著怨恨、憤怒,周榮祖帶著對財主無道、社會不公的詛咒離開了賈家,離開了自己的骨肉。之后,周榮祖夫婦以行乞為生,度過了漫長的艱難歲月。
果報輪回,苦海渡過,周榮祖得與兒子相聚團圓。此時,賈仁已亡,周家財產又回歸周家。
周榮祖歷盡苦難,屢遭人欺,并未改變他善良的本性。對厄運中曾濟助過自己的店小二、陳德甫,他都重金相謝。想起二十年艱寒生活,對貧窮百姓,他極是同情。命兒子將錢財“都散與那貧難無倚的”。原因是“二十年來俺罵的那財主們多了也”。由富而貧,貧極又富,周榮祖對于社會之炎涼世態,人情冷暖有了深刻地認識,對有產階級為富不仁的本質有了清晰的看法。
這是一個宿命的故事,周榮祖則是宿命安排的替罪羊。他的苦難,是父輩招來,由他受害。當然,作者的這種安排,我們自不會接受,辯證地分析,其中卻也寄有作者一番苦心。也許,作家借此也表達了他自己的某些愿望,他希望為富之人能于此體察饑寒之苦,對窮人施些仁義。
客觀上,周榮祖的一生,他的坎坷多艱的遭際,真實地再現了元代下層知識分子的命運和生活。周榮祖的不幸,也是元蒙時代知識分子不幸的典型反映。這是一個悲劇的時代,知識分子在此所扮演的,又正是悲劇的角色。
上一篇:《周勝仙》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周順昌》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