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出人意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出人意表:chū rén yì biǎo
詞源:《南史·袁憲傳》:“憲常招引諸生與之談論新義。出人意表,同輩咸嗟服焉。”
詞由:南朝陳時的袁憲,從小就很聰明,而且好學,在十四歲的時候,就被召為國子正言生。陳后主陳叔寶嘆佩為骨鯁之臣。他有一個嗜好,就是經常把有識之士請到家來敘談,在敘談中,袁憲常常提出一些新的見解。他的這些見解常是別人所沒有想到的,而論述又確是精辟。和他談論的人對他很是嘆服,認為他讀書不是做書的俘虜,而是能駕馭所讀之書。
詞義:出于人們的意念之外,見解高出于一般人的認識。意:意念,意見;表:外。亦作“出人意外”。
書證:宋·蘇軾《舉何去非換文資狀》:“其論歷史所以興廢成敗,皆出人意表。”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七回:“惟宋蘇東坡學士有題秦穆公墓詩,出人意表。”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回:“(伯衡)又搖頭道:‘看不出貴族的人竟要這樣防范,真是出人意外的了。”沙汀《隨軍散記》五:“‘你們說該怎么做?’他接著說,聲調卻出人意外地柔和起來。”
上一篇:成語《興訛造訕》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出口入耳》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