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目瞪口呆》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目瞪口呆:mù dèng kǒu dāi
詞源:《元曲選·賺蒯通》:“嚇得項王目瞪口呆, 動彈不得?!?/p>
詞由: 韓信被封為齊王以后, 蕭何怕他擁兵自重, 日后背叛漢朝,就找來樊噲,共商對策。蕭何把自己的擔憂告訴了樊噲,并對他說:“朝內(nèi)功臣雖然不少,但只有將軍是天子的至親,故請你來商量?!狈畤埪犃说靡獾卣f:“當年主公在鴻門宴上有難,我侍立左右,項王見我氣概威嚴,賜我酒一斗,生豚一肩,被我一啖而盡,嚇得項王目瞪口呆,動彈不得,方才保得主公安全回還。那韓信手無縛雞之力,有什么本事,不必我老樊親自動手,只要派一兩個能干的人喚他來,喀嚓一刀,便可除了這后患?!?/p>
詞義:睜大眼睛直盯著不動,嘴里說不出話來。形容因窘迫或驚駭而發(fā)楞的神態(tài)。
書證:明·施耐庵《水滸傳》十九回:“林沖把桌子只一腳,踢在一邊;搶起身來,衣襟底下拿出一把明晃晃刀來,……嚇得小嘍羅們目瞪口呆。”清·曹雪芹《紅樓夢》三十三回:“寶玉聽了這話,不覺轟了魂魄,目瞪口呆?!鼻ā读趾Q┰罚骸皺璺艘豢醋降衲玫恼撬摹惹矆D’,驚的目瞪口呆,滿臉冒虛汗?!?
上一篇:成語《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相提并論》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