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登堂入室》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登堂入室:dēng táng rù shì
詞源: 《論語·先進》:“子曰:‘由之瑟, 奚為於丘之門?’ 門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也升堂矣, 未入于室也。’”
詞由: 孔夫子辦教育, 頗注意全面發展。即他不僅教學生誦讀詩書,還讓他們學禮學音樂。孔子本人就是個喜歡唱、懂音樂的人。有一次,他聽了學生子路的彈瑟后, 指出子路彈奏的曲調很不見和平, 發出的是殺伐時剛勇的聲音, 而且這聲響跑到人家的門里了。后來, 那看門人聽了孔子的評論, 就不敬重子路了。孔子于是又向門人說:“子路的學問已是不差的了, 猶如一個人已經走到了大堂之上, 只是還未曾步入內室而已。”
詞義: 登上廳堂,進入了內室。堂、室:古代的宮室,常常前面是廳堂,后面是內室。比喻學業、技藝的造詣很高。原作“升堂入室”。
書證: 《漢書·藝文志》:“如孔氏之門人用賦也, 則賈誼登堂,(司馬)相如入室矣。” 《三國志·魏志·管寧傳》: “游志六藝, 升堂入室, 究其閫奧。”宋·吳炯《五總志》:“如徐師川、余荀龍、洪玉父昆弟、歐陽元老, 皆黃 (黃庭堅) 門登堂入室者, 實自足以名家。”
上一篇:成語《癬疥之疾》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百廢待興》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