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河魚之疾》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河魚之疾:hé yú zhī jí
詞源:《左傳·宣公十二年》:“河魚腹疾,奈何?”
詞由:春秋時,楚國攻打宋國的蕭邑,已經把城池團團圍住了。楚大夫申叔展和宋大夫還無社本是舊友,現在兩軍對壘,兩人不便談話。申叔展擔憂第二天攻破城池后,朋友要遭難,想暗示他早尋退路。便大聲問還無社說:“有麥曲嗎?”還無社說:“沒有!”申叔展又問:“有山芎藭嗎?”還無社又說:“沒有!”麥曲和山芎藭都是御寒的藥物。申叔展的兩句問話,目的都是為了暗示還無社即將遇難,可還無社沒有領會。于是申叔展進一步問:“受涼拉肚子,你怎么辦呢?”還無社這下才聽明白了,便說:“那么請從枯井里救人吧!”第二天,蕭邑城為楚軍攻破,申叔展從一口有芧草的標記的枯井里找到了還無社。兩個老朋友終于又聚在一起了。
詞義:腹瀉的病。魚爛先從腹內開始,故用河魚比喻腹瀉。原作“河魚腹疾”。
書證: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中和末,豫章大亂,巖杰苦河魚之疾,寓于遂旅,竟不知其所終。”宋·蘇軾《與馮祖仁書》之三:“又苦河魚之疾,少留調理乃行,益遠,愈增瞻系也。”
上一篇:成語《沉魚落雁》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潔身自好》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