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長林豐草》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長林豐草:cháng lín fēng cǎo
詞源:晉·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又讀莊、老,重增其放。故使榮進之心日頹,任實之情轉篤。此猶禽鹿,少見馴育。則服從教制;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蹈湯火;雖飾以金鑣,饗以嘉肴,愈思長林,而志在豐草也。”
詞由:嵇康和山巨源都在“竹林七賢”之列。山巨源原是嵇康的好朋友,后來成了司馬氏晉朝的新貴,而嵇康對司馬氏篡奪魏國政權有所不滿,兩人在政治上就分道揚鑣了。可山巨源卻還要拉嵇康出來做官,因此嵇康便寫了封信給山巨源,申訴自己種種不能做官的理由,宣稱與山巨源斷交。信中說:“我讀了老、莊的文章,助長了我的狂放。所以我的做官求榮的心一天減弱一天,而放任的本性一天增強一天。這就好象野鹿,從捉來起就予以馴育,是會聽主人的話的;但長大以后,它就要任性奔跑了。即使給它打扮得很華麗,給它好東西吃,可它卻更加想念廣闊的林野,茂盛的肥草。”詞義:幽深的樹林,豐肥的野草。長:遼闊。指林深草繁的地方,多用來說明有社會隱士的居所。
書證:《金史·趙質傳》:“召之行殿,固辭曰:‘臣僻性野逸,志在長林豐草,金鑣玉絡,非所愿也。”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所以在風塵勞攘的時候,每懷長林豐草之思,而今卻可賦《遂初》了。”
上一篇:成語《錙銖較量》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長頸鳥喙》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