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鑒往知來》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鑒往知來:jiàn wǎng zhī lái
詞源: 《詩經(jīng)·大雅·蕩》:“文王曰咨, 咨女殷商。人亦有言, 顛沛之揭。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殷鑒不遠(yuǎn), 在夏后之世。”
詞由: 這是詩人運用詩歌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 揭示周厲王暴虐而必然使周朝走向滅死。對周厲王的暴虐,詩人不是直接明說, 而是借托周朝的開國君主周文王, 對殷商的末代君主紂王發(fā)出感嘆: 我感嘆你這個家伙呀, 你為什么不把夏代怎么滅死,作為一面鏡子,而吸取教訓(xùn)呢?夏朝的末代君主桀, 因為暴虐, 而被殷商所滅。紂王走了夏桀的老路,又被周代滅掉。這就如同一株樹木一樣,當(dāng)它的根部已被蹶起的時候,枝葉還是茂盛的, 但它已活不長久了。不要以為你還在君位上, 其實你維持不多久了。夏桀滅亡,就是你紂王的鏡子。詩人的意思是說: 從桀的滅亡, 可知紂的下場; 從桀、紂的下場, 更可知厲王會有什么樣的結(jié)果了。
詞義: 根據(jù)以前的經(jīng)驗、教訓(xùn), 可以預(yù)計未來會是什么樣子。鑒:照,審察; 往: 過去,以前; 來:未來。
書證: 秦牧《原始公社的影子》:“共產(chǎn)主義是人類的青春, 它終歸要蕩滌一切階級社會遺留下來的積垢。‘鑒往知來’, 歷史和科學(xué)已經(jīng)給我們提出了鐵證。”
上一篇:成語《金相玉質(zhì)》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銖積寸累》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