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耳提面命》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耳提面命:ěr tí miàn mìng
詞源:《詩經(jīng)·大雅·抑》:“於(鳴)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攜之, 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誰夙知而莫成?!?/p>
詞由:春秋時期的衛(wèi)武公,已九十五歲高齡了,還從各個方面來告誡自己。坐車要遵守規(guī)矩,在朝要按法典辦事,一等等。那末對待群眾百姓呢?他們還不知道什么,就應(yīng)當是:不僅手把手教,還要當面把實際情況訴說清楚;不僅當面把事情交代清楚,還要拉著他的耳朵再說一遍。假如他現(xiàn)在還不知道什么,但等他長大抱了孩子,就會懂得不少了。一個人只要不自滿,能接受別人的教誨,那里會有早上明理晚上成事的呢?
詞義:不但當面指教,而且拉著耳朵叮囑,希望不要忘記。形容教誨懇切,要求嚴格。亦作“面命耳提”。
書證:宋·劉克莊《擬撰科詔回奏》:“幸以翰墨小技,待罪視草,詞意有未穩(wěn)處,仰荷明主親王奎畫,不啻面命耳提。”清·李漁《曲話·結(jié)構(gòu)》:“有一種文字,即有一種文字之法脈準繩,載之于書者,不異耳提面命?!鼻濉だ钊暾洹剁R花緣》第八十四回:“妹子雖不能及,但果蒙不棄,收錄門墻之下,不消耳提面命,不過略為跟著歷練歷練?!?
上一篇:成語《耦俱無猜》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聚米為山》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