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杞人憂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杞人憂天:qǐ rén yōu tiān
詞源:《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無)所寄,廢寢食者。”
詞由:春秋時杞國有個人害怕天會塌下來,地會陷下去,自己將會無處安身,因此經常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有個人知道他發愁的原因后,向他解釋道:“天,不過是堆積起來的大氣團罷了,我們上下左右,到處都有氣,就是你的一舉一動,都在大氣里,氣體怎么會塌下來呢。”杞人仍然擔心地問:“假如天真是一團氣體,那太陽、月亮和星星豈不是要掉下來嗎?”那人又解釋說:“太陽、月亮和星星,也不過是一團會發光的氣體,即使掉下來也不會打傷人的。”杞人還不放心,又繼續問道:“那地會不會陷下去呢?”那人告訴他:“地是土石堆積起來的,沒有一個地方沒有土石,你成天在地上活動、休息,它不是沒有陷下去嗎。”杞人聽了,這時才如釋重負地笑了起來。
詞義: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杞:古國名,在今河南杞縣。比喻不必要或沒有根據的憂慮、擔心。
書證:唐·李白《梁甫吟》:“白日不照吾精誠,杞國無事憂天傾。”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七回:“我料太后雖有成竹,決不敢冒昧舉行。這是賢弟關心太切,所以有此杞人之憂。”
上一篇:成語《杜口裹足》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棟折榱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