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出生入死》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出生入死:chū shēng rù sǐ
詞源: 《老子》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 生之徒, 十有三, 死之徒, 十有三。”
詞由: 老子在《老子》第五十章里,談了他對人生的看法。他認為: 人出現世上就是生,進入墳墓就是死。人是怎么從生到死的呢? 人有七情六欲, 這十三項, 可以養生, 也可以致死。生的途徑是這十三項, 死的途徑也是這十三項。老子反對統治者放縱七情六欲, 他說: 極力追求物質享受,過奢侈、荒淫的生活,就是在死亡的道路上向前走。所以他主張要保護身體, 避免危險。善于保持生命的人, 都是控制了自己的七情六欲。
詞義: 原意是說人從出生到死去。后用來形容經歷極大危險, 隨時都有把性命丟掉的可能。
書證: 《韓非子·解老》:“人始于生而卒于死, 始謂之初, 卒謂之入,故曰出生入死。”晉·藩安仁 《秋興賦》: “彼知安而忘危兮, 故出生而入死。”宋·孫光憲《北夢瑣言》逸文卷二:“我與爾累年戰斗,出死入生,來日便是我一家也。”楊朔《霸天》:“象你這樣年紀, 出生入死,還不是為的咱們?”林斤瀾《竹》:“小管老師說到射箭的時候, 我回頭看了看叔公,這位出生入死的當事人連眼皮也沒抬一下。”
上一篇:成語《出將入相》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出神入化》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