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意孤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一意孤行:yī yì gū xíng
詞源:《史記·酷吏列傳·張湯》:“(趙)禹為人廉倨。為吏以來,舍毋食客。公卿相造請禹,禹終不報謝,務在絕知友賓客之請,孤立行一意而已?!?/p>
詞由:漢武帝時有個趙禹,他是張湯的朋友。張湯身為廷尉,趙禹官任少府,他們同為九卿之一??墒嵌说男愿皴娜徊煌?,張湯為人奸詐,趙禹為人忠樸、廉潔、倨傲。趙禹做官以來,門下沒有食客。就是公卿大夫去拜訪他,他也概不答謝;有事請托他,他也一律謝絕。他的為人就是獨立不撓地達成一己的意志。
詞義:原指謝絕他人請托,堅持己意行事。孤行:獨自行事,獨斷專行?,F指拒絕別人意見,獨斷獨行。
書證: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皇上和楊文弱、高起潛雖有意與虜議和,但迫于臣民請議,尚不敢公然一意孤行,與虜訂城下之盟?!?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maozedong/"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毛澤東《論聯合政府》:“不顧廣大人民和一切民主黨派的要求,一意孤行地召開一個由國民黨反人民集團一手包辦的所謂‘國民大會’,在這個會上通過一個實際上維持獨裁反對民主的所謂‘憲法’,……中國人民是堅決反對這個方針的?!泵┒堋蹲右埂肥骸罢f不定他一片好心勸杜竹齋抑制著吳蓀甫的一意孤行那番話,杜竹齋竟也已經告訴了蓀甫!”
上一篇:成語《一得之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一朝之忿》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