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除惡務盡》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除惡務盡:chú è wù jìn
詞源: 《左傳·哀公元年》:“吳王夫差敗越于夫椒, 報槜李也。入遂越。越子以甲盾五千, 保于會稽。使大夫種因吳太宰嚭以行成, 吳子將許之。伍員曰:‘不可。臣聞樹德莫如滋, 去疾莫如盡?!?/p>
詞由: 春秋時吳王夫差在夫椒這個地方打敗了越國的軍隊, 為父報了仇。吳軍開進了越國的國土。這時,越國只有五千軍隊了, 守在會稽。越國處于朝夕滅亡的時刻。越王勾踐就派大夫文種買通吳國的太宰嚭向吳王求和,由于太宰嚭從中周旋,吳王同意了。這時, 伍員就對吳王說:“這是萬萬不可的。我聽說過這樣的, 要立德就要使老百姓心里服你, 要去掉疾病就要去干凈?!眳峭醪]有聽伍員的話, 最后吳國終被越國所滅。
詞義: 消除邪惡勢力必須徹底、干凈。惡: 邪惡; 務: 必須, 一定。亦作“去惡務盡”。
書證: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八十三回:“至于還債之時, 只要一個去惡務盡。若是斬草不除根, 依舊還發芽?!濒斞?《由中國女人的腳……》:“譬如對于敵人罷, 有時是壓服不夠, 還要‘除惡務盡’。”李木庵《一九四九年元旦獻詞》:“消息何殊馬牛風, 除惡務盡不相容。”
上一篇:成語《阮囊羞澀》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陵谷變遷》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