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連篇累牘》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連篇累牘:lián piān lěi dú
詞源: 《隋書·李諤傳》:“遺理存異, 尋虛逐微, 競一韻之奇, 爭一字之巧; 連篇累牘, 不出月露之形; 積案盈箱, 唯是風云之狀?!?/p>
詞由: 隋初, 文帝的治書侍御史李諤, 極力反對當時的不重視內容、空洞浮夸、不切實際的文風, 特地上書隋文帝, 請求明令禁止。他在這篇《上正文體書》中說: 寫文章互相比賽詞句的華麗, 已經成了惡劣的風氣。文章不講什么正當道理,只寫一些虛幻的東西, 只講究一個韻、一個字的奇特、巧妙, 一篇又一篇地寫了一大堆, 甚至堆滿桌子,塞滿箱子,寫的也不外乎月喲、露喲、風喲、云喲, 有什么意思呢?
詞義: 一篇又一篇的文章把寫字的木片堆積起來。累: 重疊; 牘: 古代寫字的木片。形容文辭冗長。亦作“累牘連篇”。
書證: 毛澤東《評國民黨十一中全會和三屆二次國民參政會》: “日本帝國主義不敢向共產黨說出半句誘降的話, 對于國民黨則敢于連篇累牘, 呶呶不休, 勸其降順。國民黨只在共產黨和人民面前還有一股兇氣, 在日本面前則一點兒也兇不起來了?!薄端问贰みx舉志二》:“寸晷之下, 惟務貪多, 累牘連篇, 何由精妙?”
上一篇:成語《跛鱉千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迭床架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