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椎牛饗士》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椎牛饗士:chuí niú xiǎng shì
詞源: 《后漢書·吳漢傳》:“漢將輕騎迎與之戰, 不利, 墮馬傷膝, 還營。……諸將謂漢曰:‘大敵在前而公傷臥, 眾心懼矣。’漢乃勃然裹創而起, 椎牛饗士, 令軍中曰:‘今日封侯之秋, 諸君勉之。’于是軍士激怒, 人倍其氣。”
詞由: 吳漢是為劉秀打天下的得力大將。有一次和敵人作戰, 戰斗不利, 吳漢從馬上跌了下來, 膝蓋受了傷, 只好還回營中。這時, 許多將領都來慰問傷勢,同時對吳漢說:“大敵當前, 你受了傷, 一時還起不來, 軍心有點亂了。”吳漢一聽,立刻把傷一包扎就站了起來, 殺牛來犒勞兵士, 對大家說:“今天是我們立功的時候, 我們鼓起士氣來吧。’他這么一來, 將領、兵士都受到激勵, 決心和敵人決一死戰, 士氣大大地鼓起來了。
詞義: 用殺牛給大家吃來慰勞作戰的將士。椎牛: 殺牛; 饗士: 犒勞將士。指用豐盛的飯菜來慰問大家。
書證: 《三國志·魏書·張遼傳》:“于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 明日大戰。”元·無名氏《百花亭》第四折: “如今西涼平定, 軍中舊例, 合該椎牛饗士, 做個慶賞的筵席。”
上一篇:成語《椎心泣血》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欺軟怕硬》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