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yǔ)《狼子野心》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狼子野心:láng zǐ yě xīn
詞源:《左傳·宣公四年》:“初,楚司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殺之。是子也,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弗殺必滅若敷氏矣。諺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詞由:若敷氏是楚國(guó)的大族。到子文時(shí),就當(dāng)了楚國(guó)的令尹(相當(dāng)于宰相)。他有個(gè)弟弟子良,是楚國(guó)的司馬,掌管軍事。他生了個(gè)兒子,名叫越椒,子文說:“快把這個(gè)孩子殺掉。他的身材粗大雄壯,可是啼哭的聲音就象豺狼,如果不殺掉,將來必定要給我們?nèi)舴笫险衼頊缱逯湹摹K渍Z(yǔ)說:‘狼子野心。’這是一條狼呀,怎么好養(yǎng)育呢?后來越椒出兵攻打楚莊王,楚莊王就把若敷族滅了。
詞義:狼崽雖幼,卻具有兇惡的本性。狼子:狼崽子。比喻兇惡殘暴的人,本性是難以制服的,為人是用心狠毒,為事是欲望狂妄。
書證:明·羅貫中《三國(guó)演義》第十六回“吾素知呂布狼子野心,誠(chéng)難久養(yǎng)。”清·張春帆《宦海》第八回:“哪曉得這班降兵,本來原是游勇出身,狼子野心,哪里肯安安頓頓的守著規(guī)矩過日子,便漸漸的放肆起來。”
上一篇:成語(yǔ)《狐疑不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yǔ)《班荊道故》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