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臨淵羨魚》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臨淵羨魚:lín yuān xiàn yú
詞源:漢·董仲舒《舉賢良對策》:“古人有言曰:‘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詞由:董仲舒是非議百家、獨尊儒術的一個人,極力推行以儒家學說為正統的主張。在政治上,他主張仁治,而不贊成法治。他認為,要以仁義施于天下。因此,他上書漢武帝,寫了《舉賢良對策》,建議漢武帝實行他的“更化”主張,即推行儒家學說,變法治為仁治。文中說:“面臨深水羨慕水里的魚,不如回家去結網好,沒有網想得到魚,那是空想。”
詞義:站在水邊想得到水里的魚。淵:深水;羨:希望得到。比喻僅有愿望,而不干實事,希望也就落空。亦作“臨河羨魚”。
書證:漢·劉向撰《淮南子·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結網。”《漢書·楊雄傳》:“帝登歷觀,陟西岳以望入荒,跡殷、周之墟,渺然以思唐、虞之風。雄以為臨淵羨魚,不如歸而結網。”董必武《奉和毛主席一九六○年六月十三日讀報有感韻》:“歲月徒令嘆不居,徘徊岐路愿難如。總思鑄戟為農器,無怪臨淵羨庶魚。”
上一篇:成語《東山高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樂不可支》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