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陋巷簞瓢》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陋巷簞瓢:lòu xiàng dān piáo
詞源:《論語》:“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 一瓢飲, 在陋巷, 人不堪其憂, 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詞由: 孔子的得意門生, 其中他最喜歡的是顏回, 可惜短命, 二十九歲頭發盡白, 三十二歲就死去了。顏回死了以后, 孔子知道他活著的時候,生活條件極其艱苦,可是沒有一點厭愁情緒, 就更加悲痛。他說: 真正賢德呀我的好學生顏回。你的生活是這樣窮困, 用竹籃子盛飯, 用瓢兒裝水, 住的呢, 又是在荒僻的巷子里。要是換一個人, 是受不了這種貧窮生活的, 可你卻不顧這些, 仍然保持著高尚的氣節, 苦中自得其樂。顏回呀, 你確是一個十分賢德的人。
詞義:住的是在陋巷里,吃的是用竹籃盛的飯, 喝的是用瓢兒裝的水。陋巷: 簡陋的巷子; 簞: 古代用來盛飯的竹器。比喻生活極為窮苦。
書證: 明·馮惟敏《不伏老》第四折:“飯蔬飲水, 陋巷簞瓢。”
上一篇:成語《聞過則喜》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雕蟲小技》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