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看殺衛玠》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看殺衛玠:kàn shā wèi jiè
詞源: 《晉書·衛玠傳》:“以王敦豪爽不群, 而好居物上, 恐非國之忠臣, 求向建鄴。京師人士聞其姿容, 觀者如堵。玠勞疾遂甚, 永嘉六年卒,時年二十七,時人謂玠被看殺。”
詞由:衛玠是晉代安邑人,從小就伶俐可愛,特別是風神清秀,一雙眼睛很是漂亮,有人說他的眼睛是玉人之目。長大以后,好談玄理,談得叫人傾倒。他看到王敦這個人雖擁有軍權,但不是忠臣之士,因而就移家到建鄴居住。這樣,他的名聲反而更大了,京師人士聽說衛玠有一副姿容,都爭相來看看,看的人多得把門庭都堵塞起來了。正巧這時候衛玠有病,經眾人一鬧哄,病就加重了,沒有多久就死去。死時才二十七歲。當時就有人說:“衛玠是被大家看死的。”
詞義:衛玠的姿容很美,大家都爭相來看,結果被看死了。比喻一個人被大家所仰慕。
書證:明·李贄《初譚集·師友十》:“衛玠從豫章至下都,人久聞其名,觀者如堵墻。玠先有羸疾,體不堪勞,遂成病而死,時人謂看殺衛玠。”
上一篇:成語《相如病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破天荒》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