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略識之無》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略識之無:lüè shì zhī wú
詞源: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仆始生六七月時, 乳母抱弄于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仆者,仆雖口未能言, 心已默識。后有問此二字者, 雖百十其試, 而指之不差。則仆宿昔之緣, 已在文字中矣?!?/p>
詞由: 白居易和元稹是一對要好的朋友, 又同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故世稱“元白”。他給元稹的《與元九書》這封信中,談到他小時候學習的事:我生下來六七個月的時候,乳母抱著我在書屏前玩耍,指著上面的“無”字、“之”字教我。我雖然還沒有會說話,但心里已默默地記著這兩個字了。后來有人拿這兩個字問我,試我十次、百次,我都認識得一點不差。這說明:前生就注定我和文章有緣分的了。
詞義:只識得最簡單的字。之、無:表示是最簡單的字。比喻識字不多,沒有文化修養。
書證: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最可笑的,還有一班市儈,不過略識之無,因為艷羨那些斗方名士,要跟著他學,出了錢叫人代作了來,也送去登報。”
上一篇:成語《畏威懷德》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痛飲黃龍》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