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清塵濁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清塵濁水:qīng chén zhuó shuǐ
詞源:三國·魏·曹植《七哀》詩:“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詞由:三國時曹操的兒子曹植,寫了一首《七哀》詩,反映了當時有位婦女思念她丈夫的事。大意是:明月當空、流光映照的夜里,高樓上發出了悲嘆哀傷的聲音。一問,原來是一位奔波在外的人的妻子。她的丈夫外出十年多了,一直沒有回來,家里只有她獨自居住著。這正象他是路上的清塵,隨風飄揚;她是渾水里的泥,沉積在底下。這一浮一沉,互相分離,什么時候才能諧和相合!她多么迫切希望能象西南風一樣吹進丈夫的懷抱,多么急切盼望丈夫能開恩,關懷自己這個無依無靠的女人。
詞義:清的塵埃,混濁的泥水。清塵:能飛揚上升云天,這里比作他人。濁水:其中泥粒沉積水底,這里喻作自己。二物一揚一沉,喻二者互相隔絕,會合無期。
書證:明·李昌祺《剪燈余話·卷二·田洙遇薛濤聯句記》:歙漆阿膠忽紛解,清塵濁水何由逢。”
上一篇:成語《淡而無味》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溫良恭儉讓》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