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大失所望》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大失所望:dà shī suǒ wàng
詞源: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四回:“闔閭初聞伍員夸要離之勇, 意必魁偉非常, 及見離, 身材僅五尺余……大失所望, 心中不悅。”
詞由: 東周周敬王五年 (公元前514年),吳國公子姬光用伍員 (即伍子胥) 的計謀, 派專諸刺死了吳王僚, 自己當了吳王, 號為闔閭。王僚的兒子慶忌, 有萬夫莫當之勇, 他逃奔在外, 結連鄰國, 準備伐吳報仇°闔閭聞慶忌有謀吳之心, 真是坐不安席, 食不甘味, 要伍員訪求一位勇士去殺死他。伍員于是將要離推薦給闔閭。闔閭一見要離, 只有五尺來高, 小小腰圍,面容也丑陋, 因而大失所望, 心里很不高興。后來經過伍員的勸告,才用了要離, 要離后來真的謀殺了慶忌。
詞義: 所希望的全失去了。所望:所希望的。
書證: 明·馮夢龍 《古今小說·吳保安棄家贖友》:“吳保安大失所望,盤纏罄盡, 只得將仆馬賣去, 將來使用。”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二回:“寶玉聽了, 大失所望, 便說: ‘沒福見得這世面!’”
上一篇:成語《大器晚成》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大方之家》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