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悵然若失》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悵然若失:chàng rán ruò shī
詞源: 南朝·宋·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 “殷甚以為有才, 語王恭, 適見新文甚可觀, 便于手巾函中出之。王讀, 殷笑之不自勝。王看竟, 既不笑, 亦不言好惡, 但以如意帖之而已。殷悵然自失。”
詞由: 晉代的殷仲湛, 自以為很有文才。有一天, 他和王恭會晤, 看到一篇文章寫得不錯, 便也從手帕中拿出自己寫的一篇來,給王恭看。王恭在看的時候, 殷仲湛自以為文章寫得好,笑著,心想: 他會贊不絕口的。王恭看完了, 既不笑, 也不說好壞, 不過是用如意這個玉器玩具壓著。殷仲湛看到王恭這樣的態(tài)度, 象是一瓢涼水從頭澆到腳底下, 心里很不是味道。
詞義: 象是失去什么似的煩惱, 不愉快。悵然: 形容失意的樣子。
書證: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牛成章》: “立券已, 主人視其里居、姓氏, 似有所動, 問所從來。忠泣訴父名。主人悵然若失。久之, 問:‘而母無恙乎?’”
上一篇:成語《心如古井》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怨天尤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