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博學多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博學多聞:bó xué duō wén
詞源: 《禮記·中庸》: “博學之,審問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篤行之。”
詞由: 《禮記·中庸》里有一《哀公》章。其中講了一個人做事必須有誠意, 以及怎樣求誠的道理。文章說:求誠的功夫, 須經五個階層, 一步不到, 就不能達到誠的境界。世間萬物, 各有其特點, 必須廣泛地學習, 才能了解各自的特性。既經學了,又要詳細詢問, 向別人請教,以解決自己心中的疑惑。有了這“學”和“問”二層,還要謹慎地思考,才不致失于高遠的弊病, 這是第三層。世間有些事物,往往似是而非,只有明白辨別, 才可分清是非, 擇善而行, 這是第四層。此外, 還得篤實地實踐, 沒有任何虛假。能夠做到這五層, 求誠的功夫才算是盡了。
詞義: 學識淵博,見多識廣。博:廣博; 聞: 見聞。
書證:明·瞿佑《剪燈新話·修文舍人傳》: “博學多聞, 性氣英邁, 幅巾布裘, 游于東西兩浙間。”
上一篇:成語《南蠻鴂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危言危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