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粲花之論》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粲花之論:càn huā zhī lùn
詞源:五代·后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粲之論》: “每與人談論,皆成句讀, 如春葩麗藻, 粲于齒牙之下,時人號曰:‘李白粲花之論。’”詞由: 這里說的是關于李白的一個故事。李白的才能過人, 平常和人談話, 人們不象是在聽他說話, 就象是聽他吟誦詩文。他和人們談論說出來的話,皆成句讀,語句的停頓自然地合乎詩的韻律, 話語就象春天開的花那樣艷麗, 那么動人; 何句活就象是一朵鮮艷的花朵, 開在他的牙齒之下。聽了他說過話的人都說:“李白的言論實在典雅, 俊妙。”
詞義: 說出來的話就象鮮艷的花朵那么動人。粲花: 鮮艷的花朵。論:言論, 話語。稱贊人們說的話有文采, 能吸引人。亦作“粲花之舌”。書證: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七: “乾緯曰:‘此自師粲花之舌耳。然默驗人情, 實亦為理之所有。’”
上一篇:成語《立賢無方》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糜鹿姑蘇》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