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犯上作亂》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犯上作亂:fàn shàng zuò luàn
詞源: 《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 未之有也。”
詞由: 孔子有個學生姓有名若。有若常開導他人如何做人的道理, 強調須在根本上下功夫。他說:“世界上的人, 如果他明白做人的道理,能夠孝順父母, 恭敬兄長。那么,還喜歡觸犯在上的人,就必定少了。既然不喜歡觸犯在上的人, 還喜歡做那作亂的事的人也就斷然沒有了。凡事總要在根本上做起。君子如果能在根本上專心用功, 根本問題解決了, 自然道理就不諭自明。上面所說的孝悌, 就是實行仁道的根本啊!”
詞義:指觸犯尊長, 起來造反。犯:干犯。
書證: 冰心《斯人獨憔悴》:“我只恨你們不學好, 離了我的眼, 使將我所囑咐的話, 忘在九霄云外, 和那些血氣之徒, 連在一起, 便想犯上作亂, 我真不愿意有這樣偉大英雄的兒子!”
上一篇:成語《牧豎之焚》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犯而不校》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