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小兒破賊》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小兒破賊:xiǎo ér pò zéi
詞源: 南朝·宋·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 “謝公與人圍棋, 俄而謝玄淮上信至,看書,竟默然無言。徐向局, 客問:‘淮上利害?’答曰:‘小兒輩大破賊。’意色舉止,不異于常。”
詞由:氐族人符堅立國號為秦,他想統一中國,于是傾國之兵,號稱百萬,向南進犯。東晉王朝派謝安率領八萬人前去抵敵。一天,謝安正在同客人下棋,侄子謝玄送來前方捷報。他看完后,一句話也不說,繼續和客人把棋下下去。客人問道:前方如何?送來什么消息?謝安隨口回答:“小兒輩大破了賊兵。”說話時的神色舉止,一如往常。
詞義:年紀幼小的謝玄打敗了號稱百萬的符堅軍。比喻年紀輕輕就建立功業。
書證:宋·陳亮《念奴嬌·登多景樓》:“小兒破賊,勢成寧問疆對!”
上一篇:成語《將伯之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峨冠博帶》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