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學而時習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學而時習之:xué ér shí xí zhī
詞源:《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詞由:孔子教導他的學生要有好學精神。人生在世,第一件要緊的事,就是學習,求學問。凡我不知道的,要學,求得知道;不會做的,要學,求得會做;學了一回,還怕記不牢,就要經常復習、鞏固。隔了許多時候,學的還能記在心里,這是多么愉快的事啊。有朋友從很遠的地方來和自己研討,這也是值得歡喜的。我有了學問可人家還不知道,并不因此而生氣,這才是有德行的人。
詞義:學過的內容要經常不斷地去復習。
書證:宋《二程全書·外書七》:“學而時習之,所以學者將以行之也。”
上一篇:成語《學而不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孺子牛》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