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門刎首是什么意思
【典源】 《說苑·立節》:“越甲至齊,雍門子狄請死之。齊王曰:‘鼓鐸之聲未聞,矢石未交,長兵未接,子何務死之,為人臣之禮邪?’雍門子狄對曰:“臣聞之,昔者王田于囿,左轂鳴,車右請死之,而王曰:“子何為死?”車右對曰:“為其鳴吾君也。”王曰:“左轂鳴者,工師之罪也。子何事之有焉?”車右曰:“臣不見工師之乘,而見其鳴吾君也。”遂刎頸而死,知有之乎?’齊王曰:‘有之。’雍門子狄曰:‘今越甲至,其鳴吾君也,豈左轂之下哉?車右可以死左轂,而臣獨不可以死越甲也?’遂刎頸而死。是日,越人引甲而退七十里。”
【今譯】 越國軍隊攻至齊境,齊臣雍門子狄請求自盡。齊王說:“戰鼓之聲未聞,兩軍還未交戰,你為什么請死呢,這是人臣的禮節嗎?”雍門子狄說:“我聽說,以前大王去打獵,車左輪響起來了,車右請死,大王問他:‘你為什么要死?’車右答:‘因為輪子沖您響了。’大王說:‘左輪子響,是工匠的過失。有你什么責任呢?’車右答:‘現在坐車的不是工匠,而是您坐車時輪子響了。’于是自刎而死。有這回事吧?”齊王說:“有的。”雍門子狄說:“現在越軍進犯,他們的冒犯大王,豈在左輪響之下?車右可以因為左輪響而死,我為什么不可以因越軍進犯而死?”終于刎頸而死。當天,越國軍隊后退七十里。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臣子誓死報國; 或指死于國事。
【典形】 車右死鳴君、鳴轂、雍門刎首、越甲鳴吾君。
【示例】
〔車右死鳴君〕 清·王士禛《陳真亭金憲殉節詩》:“真見司農生擊賊,還同車右死鳴君。”
〔鳴轂〕唐·王維《為崔常侍祭姜將軍文》:“四方有事,誓死鳴轂。前有血刃,后有飛鏃。”
〔雍門刎首〕 三國·曹植《求自試表》:“故車右伏劍于鳴轂,雍門刎首于齊境。”
〔越甲鳴吾君〕 唐·王維《老將行》:“愿得燕弓射大將,恥令越甲鳴吾君。”
上一篇:陶琴無弦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雷轟薦福碑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