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百余次后,我懂得的面試之道
從校園招聘開始,我前前后后經歷了各大面試數百場。到后來自己作為面試官去面試新人,最大的一個感受是,面試其實只是在短短幾十分鐘或者幾個小時時間內,快速全方位地實現招聘雙方對各自的定位和了解。
對于面試,看似是基于你之前的工作學習經歷進行發問,實則是對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素質的考核。曾經不止一個人跟我抱怨道,這個面試官真奇怪,竟然跟我討論起最喜歡的足球明星。
他是通過你描述某一個人或者某一件事,來考察你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以及你的知識構成體系。當然,把面試官引到你熟悉的領域,并促使你設問,也是一個我非常推崇的面試技巧。
雖然有針對各類企業的面試經驗和法寶,但是也不免會遇到各種出其不意的情況。甚至哪怕你對項目十分了解,原來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也可能遇到不熟悉或者難以作答的問題。
我身邊有一個工程師朋友,有很多次項目合作和工作對接,我知道這個人工作能力非常強,并且非常負責,項目的協調統籌與自身業務都做得非常出色。然而,他卻有一個很大的硬傷,不善于面試,準確來說是很難快速地切換身份適應不同口味的面試官。所以對于他而言,雖然實際工作能力非常強,但面試的時候卻非常吃虧。
其實,面試的本質就是一場面試方和被面試者知識與經歷的交鋒。
雖然面試過程中有很多難以預料的情況和狀況,但面試過程中的作答方式和思考模式是可以被訓練的。日常中要注重積累,除了你所處領域和你所在行業的最新資訊外,知名評論人的觀點言論、身邊一些新的現象、對于新事物的觀察以及通過學習小組、書籍、課程的思維縱深擴展演練都是需要平時進行準備的。
而在面試過程當中,也是有科學方法能夠讓你更好地組織語言,快速在大腦中羅列已有材料的。我比較推崇的一種方式是,使用新托福寫作的方式來進行面試作答。
為什么采用托福作答方式?
這里我先放一張漫畫圖。下圖中左邊圖代表了西方人的思維特點,右邊圖代表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特點。
圖:劉楊《東西相遇》
從圖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左側的思維路徑和邏輯是直接的、清晰的、旗幟鮮明的;而右側則是迂回的、含蓄的、模棱兩可的。
這體現了不同文化思維方式下人們思考方式的差異。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經常會碰到對方并沒有清楚明白說明用意,但是我們就可以了解的情況。
比如你托人幫你辦一件事情,但這個人先說了各種困難和麻煩,繞來繞去后含蓄地表達辦成前需要給誰“意思”一下。于是你瞬間就會明白這里需要送禮或者送錢。
這種形式就是潛臺詞,但可以很好地作用于人際關系往來中。但是對于面試卻非常不適用。
在面試過程中,面試官希望你能夠直截了當、清楚明白地表達你的觀點和看法,而不是采取迂回婉轉的方式。
到目前為止,參加了二十幾年的各類考試,覺得受益最大的是考托福的整段經歷。先暫且不說它對于英語學習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單從對于邏輯思維和表達結構方面的影響來分析。
考過托福的人可能會明顯感知,對于作文這一個項目,剛開始接觸托福作文的同學們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自己絞盡腦汁只能寫出一兩百字,那些熟悉國外寫作的人輕車熟路地就能寫出五六百字,是不是因為他們詞匯量和短語量很大、會背各種“天蒼蒼啊野茫茫”之類的詩詞句段。答案是否定的。
下面我主要通過三段式結構來探討如何用托福寫作思路結構化面試思路,讓你更清晰、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提高面試命中率。
通過下圖其實就一目了然了,面試的時候對于任何問題,你的回答方式都可以借鑒這種思路,觀點+理由+總結,那下面具體對應說一說怎么用。
1.一定要有鮮明的觀點
明確的觀點看似容易理解,但在日常工作交流中,由于習慣了“中庸”之道的影響,我們的表達往往是“太極”式的,比較害怕給出一個果敢和明確的觀點,所以往往是含糊不清。
什么叫鮮明呢?
(1)同意;
(2)不同意;
(3)不完全同意。
拿一道托福作文題來說:
“你認為,飛機是不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
剛開始回答時一定是需要先擺觀點和態度的,答案可以是:
(1)是的,我同意+理由……
(2)不是,我不同意+理由……
(3)不完全是,一方面是……+另一方面是……
2.橫縱延伸找支撐理由點
假如你用3個理由去支撐你的觀點,那么支撐的理由點之間一定是既要有聯系但又相互獨立的,每個理由點一定是有獨立的切入角度,不能是相互包含的主子關系(國外有專門研究過,為什么3個理由會比2個理由和4個理由去論證一個觀點更好,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網上找一找)。
還是以剛剛的題目為例:
“你認為,飛機是不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
假如我回答:不是,那么我可能選擇的理由是:
(1)橫向切入:20世紀偉大的發明有原子彈、航天飛機、電視、人造衛星、民航客機、個人電腦、移動電話、克隆羊、互聯網等涉及生物、化學、藝術等各個領域,說其中一個最偉大則比較片面;
(2)縱向切入:飛機屬于交通工具領域,20世紀除飛機外還有其他交通工具,比如高鐵等,也很偉大,所以不能說飛機就是最偉大的發明;
(3)就飛機本身來說:飛機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和生活,但并不是世界上所有區域、所有人群都能受到它方便的惠及,有一些人從未使用過這個工具,所以對于這些人來說談最偉大不太科學。
3.理由點只是框架,需要豐滿的例子填充論據
倘若我在寫托福作文或者在答面試問題的時候,只說了以上論點和對應的幾個支撐理由點,對于聽眾來說,是很抽象、很干枯的。
論據推導到論點的過程叫論證,英文叫reasoning或argument,這個論證過程的方法很多,具體如下圖。
但其實無論在寫托福作文還是面試過程中,我個人比較傾向于舉例論證。尤其是在面對面交流過程中,因為它生動、真實且感染力和帶入性很強,很容易使你與面試官之間產生互動和交流。當你面試時,發現原本約定1小時的面試變成一個上午,面試官從一個考核者的姿態變成跟你探討、聊天,你們從“你做過什么項目?在每個項目中扮演什么角色、起什么作用?”變成“詩詞歌賦到人生哲學”,那么恭喜你,你離拿下這次面試已經更進一步了。
用于論證的例子既可以是自己的真實例子,也可以是他人的例子、書上看到的例子、電視電影影視作品中看到的例子。
4.別忘了最后強調一下你的觀點
因為前面論述了很多,中途還有可能被面試官打斷提問,所以在表達完一切之后,很可能自己、面試官都記不清楚你的觀點是什么了。這時候,你需要再次總結一下最開始提出的論點,強化一下你的立場和認識。
這里分享一個我自己很囧的例子,在校園招聘的浪潮下,我去一家公司面試,當時腦子比較混沌。面試官問我:“你認為××職位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并說明理由,素質必須是單個不相關的點。”在回答的思路上我倒是使用了這種結構。
提出觀點:我認為是a、b、c這幾個素質。
提供論據:為什么是a呢?理由是1、2、3;為什么是b呢?理由是1、2、3;為什么是c呢?理由是1、2、3。
然后沒了,我表示回答完畢。結果面試官機智地問我:“你說的第二點是什么?”然后我腦子一抽忘了,這是很尷尬的事情。其實如果養成強調的意識和習慣,不用他提問你自己就可以總結出來,既賺了印象分,又使自己的回答有條有理。
論證和引據例子這個過程,能講的面試者總是侃侃而談。談什么、怎么談看似虛懸,但其實非常考驗面試者與面試官的能力:
一方面考驗面試者的綜合實力,即閱歷積累、價值觀的升華、思維的活躍度及遷移度等——這決定了你講不講得出來,講得好不好。
另一方面考驗的是面試官的綜合實力,同樣也是閱歷積累、價值觀的升華、思維的活躍度及遷移度等——這決定了他聽不聽得懂,能不能慧眼識珠。
所以,對于面試,在該你回答和表現時你需要抱著“舍我其誰”的信念,使用如托福寫作一樣結構化的思路:明確拋出觀點——給出支撐論據(包含論證論據的例子)——總結陳詞,再次強調論點。同時因為價值觀的不同,對方真的有可能無法理解你,或者也許你就是沒有準備好,或者沒有對口的招聘崗位,所以你還需要抱著一顆“無心插柳”的心。
5.做個有心人,生活處處是面試答題素材
我在寫作的時候看到過關于錢鐘書先生的一段描述,錢先生愛讀書并且很愛做筆記,甚至做筆記的時間比閱讀一本書的時間還要長。在這樣的日積月累下,他寫文章時很輕松就可以旁征博引,而文章也寫得飽滿充實。
其實面試何嘗不是一次個人小演講。
當面試官對你進行發問時,你通過自己的積累和理解,就題目發表觀點。而面對一個話題在自己腦海中羅列觀點的速度和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平時的積累和思考。
我曾很多次在面試過程中,巧妙地講自己早上看到的文章、前一天讀到的書,或者偶然間看到的有意思的字句來進行面試作答。
這種積累大可不必專門找時間進行系統性收集,完全可以利用碎片時間獲取,并定期翻出來進行回顧和總結即可。
下面來說一說曾經被問到以及看到的一些比較奇葩的面試問題。
(1)如果一個投資人因為你這個人本身而不是項目給你一筆錢去投資,你會立刻去投資什么?為什么?
我記得我的第一反應是:“趕快想一想,我要做什么,觀點+論據”,我說,“那先在北京買個房子”,然后面試官哈哈笑了笑,然后給了我幾秒鐘對思考的內容進行邏輯編程。然后接下來就是觀點+理由……
(2)請告訴我一些你在生活中所做的讓你感到非常自豪的事情。
(沒遇到過是看到的)對于這個問題最需要注意的點是,這個事情到底要說什么,小心掉進坑里。自豪的事情如果說得很小,容易讓不了解你的人覺得“咦,就如此抱負啊。”說得太大,可能面臨被貼“吹牛”的嫌疑,而且后面面試官還可能盯著你這個大項目刨根問底。
(3)我為何不會聘用你呢?
(沒遇到過是看到的)如果是我回答這個問題,我會選擇反話正說的策略。第一句會說“因為你看走眼了。”當然,這需要審時度勢判斷一下形式,然后再正面說聘用的理由,其實結構還是觀點+支撐理由a、b、c。
最后,用托福寫作文的思路總結一下應對面試答題的方法,一共分為三步。
(1)一定要有鮮明的觀點。
(2)橫縱延伸找支撐理由點,理由點只是框架,需要豐滿的例子填充論據。
(3)總結陳詞,強調觀點。
但是實際回答中對應的例子、思路需要閱歷、讀書、思考的長期積累。另外,還需要抱著一份平常心。雖然面試能力強并不等同于工作能力強,但擁有一些較強的面試本領,同等情況下能夠幫助你更快速便捷地進入你心儀的公司或領域。
上一篇:非科班出身,我曾這樣學好了一門外語
下一篇:一定要勇敢面對